簡單介紹集成溫度傳感器(IC)的工作原理 |
2023/04/20 |
![]() |
溫度是一種物體表面冷熱程度的物理量,能夠測量物體表面溫度的器件或裝置被稱為溫度傳感器,也就是一種能將物體的冷熱程度轉換為便于測量、讀取、傳輸、記錄的物理參數進而對溫度進行間接測量的儀器。 IC溫度傳感器也被稱為集成溫度傳感器,主要由感溫元件和溫度顯示兩部分組成,感溫元件主要用于感受溫度并將其轉換為電信號等易于測量的物理參數,經過處理電路將其轉換為相應的溫度并顯示出來,集成溫度傳感器是溫度傳感器的四大類型之一。 IC溫度傳感器利用熱電效應的原理進行工作,一般情況下IC溫度傳感器采用半導體PN結的電流電壓與溫度相關的特性或者熱敏電阻方式實現溫度測量,對于PN結溫度特性的恩度傳感器,在不同的溫度下,PN結兩端的電壓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IC溫度傳感器利用半導體的壓阻效應和微機械加工技術,在單晶硅片的特定晶向上,用光刻、擴散等半導體工藝制做一惠斯登電橋,從而形成敏感膜片,一旦受到外力作用時就回產生微應變,電阻率也會發生變化,使橋臂電阻發生變化(一對變大一對變小)在激勵電壓信號輸出,經過計算機溫度補償、信號放大、激光調阻等處理手段和嚴格的裝配檢測、標定等工藝,生產出具有標準輸出信號的壓力變送器。 IC溫度傳感器作為一款最常的測溫元器件,具有功能單一、測溫誤差小、價格低廉、線性好、響應速度快、靈敏性高、傳輸距離遠、體積小、低耗能等優點,但也有一定的缺點(如是會受到配置和速度限制、存在自熱、不堅固和需要外電源等),只有充份了解它的優缺點,才能在實際應用中做出最好的選擇。
來源于:斯特紐www.xjtd365.com
|